自存脐带血的三大好处,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0-08-15 来源:原创 阅读数:1085

自存脐带血的三大好处,听听专家怎么说!

 

                                             

1.jpg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已成为新的追求目标。在孩子出生时为其储存一份脐带血,为生命备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自存脐带血有什么好处。

 

好处一:对自己是一份保障

 

脐带血含有非常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至今,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目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成熟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当这些疾病发生时,寻找配型合适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非常不易。据统计,与陌生人脐带血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1,甚至更低,很多患者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但如果储存了脐带血,情况便截然不同。对于后天获得性的血液系统等疾病,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使用自己的脐带血移植无需配型,临床移植效果更佳,给救治带来更多选择和机会。

2009年6月,身患神经母细胞瘤的源源(化名)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目前状况良好。2015年7月,年仅1岁半的彤彤(化名)接受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身体状况非常平稳。

需要注意的是,自存脐带血并非万能,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疾病的类别、所处的状态而有所不同,必须遵循医生建议。但值得肯定的是,自存脐带血的家庭面对疾病时能够多一份选择和安心。

 

专家观点:

我国著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说:“婴儿自体脐带血,可在冷冻条件下在脐带血库长期保存,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发生恶性肿瘤等疾病,便可以用自体脐带血移植,可谓有备无患。”3

好处二:给家人一份保障

 

宝宝的脐带血与父母配型半相合,与同胞兄弟姐妹有25%的几率全相合以及50%的几率半相合,与其他亲人也有较高的配型相合几率,这远远比与陌生人配型成功率要高。因此,一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同样能够用于挽救家人健康。

*为什么孩子与父母是半相合,同兄弟姐妹有25%的几率全相合呢?

影响人类移植排异反应的基因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这些基因表达合成的蛋白质存在于人类的各种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的身份证,由父母遗传,可以识别并排斥非己。配型的目标是尽可能保证位点的相同程度,从而较少排异的发生。

每个人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所以孩子的染色体和父母之间总有一条是相同的,而同胞兄妹之间有50%的几率半相合、有25%的几率完全相合。

2.jpg

 

2009年1月,重庆新桥医院,26岁年轻妈妈李女士接受了宝宝的脐带血和父亲的外周血联合移植,如今,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  

2015年4月,白血病患者邓先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用儿子的脐带血移植成功。

今年6月,身患白血病的真真(化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家人突然想到11年前给真真姐姐储存的脐带血。经检测,这份脐带血与真真配型全相合,这份脐带血联合真真姐姐的外周血顺利移植到真真体内。目前,真真已回归正常生活。

 

3.png

 

专家观点: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科研院长、血液肿瘤科主任孙媛表示,使用亲缘脐带血移植具有较多优势,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更低,移植后风险低,移植后长期生存率高,移植经费也相对减少。

 

好处三:脐带血应用前景广阔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医疗价值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依据我国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规定,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据悉,目前全球有超过80种疾病可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现在正在进行的脐带血相关临床研究还有近400项,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此外,脐带血中还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可以为细胞治疗提供可靠的细胞资源。我们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脐带血在未来能发挥更大的医疗作用,而储存脐带血也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大的保障,也可以更早获益于医学发展的成果。

 

4.jpg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自敏表示,脐带血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来源,未来可应用于更多疾病治疗,应用前景广泛。现在脐带血仍有很多待开发的地方,应该通过冻存将优质的细胞留存下来,惠及子孙万代。

参考资料:

1、中华骨髓库网站

2、 Sun,Yuan, et al."Autologous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 Pediatric Transplantation (2018).